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无疑是受到了最多评价和最大褒奖的人。毛泽东曾经评价鲁迅说:“……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给予鲁迅如此高的评价,源于他对鲁迅的深刻认识。但是,毛泽东和鲁迅从来没有见过一面,他们之间的联系,全靠一个人在穿针引线。这个人,就是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

毛泽东与鲁迅神交已久

1903年6月,冯雪峰生于浙江义乌,1921年秋,他考入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有幸得到叶圣陶、朱自清、陈望道等名师的教诲,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人组织“湖畔诗社”,成为湖畔诗人之一。1921年,18岁的冯雪峰出版了两本诗集,受到了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等的赞誉。1925年,冯雪峰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冯雪峰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由于遭到通缉,他于1928年二三月间逃离北京,南下上海。同年12月9日,冯雪峰第一次见到鲁迅。此后,他多次拜会鲁迅。1929年,冯雪峰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左联五烈士”牺牲后,冯雪峰接任“左联”党团书记。在此期间,冯雪峰将瞿秋白介绍给鲁迅,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3年秋,冯雪峰奉命离开上海,于12月底抵达中央苏区所在地瑞金,开始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后任副校长。

鲁迅与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许多共产党人都有过战斗友谊。鲁迅虽然没有见过毛泽东,但对他非常佩服。1931年10月,鲁迅向冯雪峰以及茅盾打听中央苏区和毛泽东的情况。鲁迅说:“过去只听说毛泽东是搞农民运动的,想不到还是个学者。”

而毛泽东也很早就知道了鲁迅。1934年初,毛泽东从汀洲回到瑞金,便向冯雪峰了解鲁迅的一些情况,对鲁迅的生活和创作尤为关心。几十年后,毛泽东说:“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冯雪峰成为中国文艺界唯一参加了红军长征的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取得了东征战役的重大胜利。1936年3月29日,鲁迅抱病和茅盾一起为红军东征胜利向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出了贺信:“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1936年初,在上海的“托派”写信给鲁迅,对中共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及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加以攻击,企图挑拨鲁迅与党的关系。6月9日,病重的鲁迅口授了一封信,对“托派”进行了严厉的驳斥:“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在信中,鲁迅对毛泽东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冯雪峰住在鲁迅家中

1936年4月中旬,中央派冯雪峰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前往上海,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促进各党派联合抗日。临行前,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分别与冯雪峰进行了长谈,专门交待了团结鲁迅的任务。毛泽东特别嘱咐他一定要团结好鲁迅先生,因为先生是一面大旗,能唤起民族的抗战热情。张闻天叮嘱说:“到上海后,务必先找鲁迅、茅盾等,了解一下情况后再找党员和地下组织。派你去上海,就因为同鲁迅等熟识。”这表明,毛泽东、张闻天等党中央领导人把鲁迅看成是党在白区最可靠、最亲密的战友。

4月20日,冯雪峰化名李允生,从陕北出发。党中央派人护送冯雪峰到与张学良的东北军驻防交界处,由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负责将冯雪峰送到南京。4月25日,冯雪峰辗转到上海。第一天住客栈,翌日到内山书店打听鲁迅的消息,得知鲁迅仍然住在原来的大陆新村,下午便去拜访鲁迅。不巧,鲁迅和许广平看电影去了,直到黄昏才回来。冯雪峰看到鲁迅,激动地迎上前去。当晚,冯雪峰住在鲁迅的家里,两人进行了长谈。

冯雪峰向鲁迅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过,把关于红军、长征的情况和当时党的新政策,都告诉了鲁迅。在冯雪峰到达上海之前,鲁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太了解,一度有所怀疑。在冯雪峰详细介绍之后,鲁迅领悟到了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他表示:“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加入这一战线。”鲁迅十分兴奋和激动,他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深表敬意,他说:“我想,我做一个小兵还胜任的,用笔!”

鲁迅的学生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到她有两次在鲁迅家吃晚饭,桌子旁边坐着一个很瘦、很高、头发剃得很短、穿着小背心的人。他就住在鲁迅家里,鲁迅介绍说:“这是一位同乡,是商人。”萧红发现他很活泼,不大像商人,也能喝酒,还让别人喝酒,给她也倒了一盅。席间,他说到蒙古人什么样,苗人什么样,西藏女人又如何。吃完饭,还谈起了鲁迅的《伪自由书》和《二心集》。听鲁迅之子海婴叫他×先生,萧红就明白他是谁了。又一个晚上,萧红看见这位×先生从鲁迅家的三楼下来,身上穿着长袍子,手里提着小箱子,走到鲁迅面前,说他要搬走了。许广平送他走了。鲁迅在地上绕了两圈,问萧红:“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萧红说:“是的。”鲁迅很有意思地在地上又走了几步,停下来对萧红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萧红终于知道了,×先生是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回来的。

此后的几个月,鲁迅在精神上明显是快乐和开朗的,而这种快乐和开朗,是建立在党对鲁迅的信任和敬重、鲁迅对党的了解和信心上的。冯雪峰,则在党和鲁迅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

接着,冯雪峰在上海会见了宋庆龄、茅盾、沈钧儒、章乃器、王昆仑,以及国际友人史沫特莱等,向他们传达党的遵义会议的情况,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冯雪峰向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详细地介绍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促成了史沫特莱在外国记者中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了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英勇事迹开始为世界所知。

冯雪峰来到上海两个星期后,鲁迅就把一包方志敏的手稿交给他。方志敏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于1935年1月被捕入狱。他预感到自己将被国民党杀害,就把他在狱中写就的文稿和密信托人带出,交给鲁迅,让他转送党中央。后来,冯雪峰遵照上级的指示,把方志敏的原稿交给已保存着瞿秋白一部分原稿的谢旦如,一并予以保存。上海解放后,谢旦如把保存的全部文稿交还冯雪峰。1951年,冯雪峰征得党中央宣传部的同意,把方志敏遗稿先在上海影印3000本,后又根据手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出版,很快就销行100万册以上,烈士遗稿得以广泛流传。

鲁迅送给党中央8支火腿

1936年5月初,宋庆龄告诉冯雪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要求访问陕北苏区和延安,请他通过秘密电台报告党中央。冯雪峰与斯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见,及时地通过秘密电台,向党中央报告斯诺的要求。

5月28日,冯雪峰从上海向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周恩来写回了首份工作报告,其中写道:“此外有金华火腿8支系鲁迅送给毛主席、洛甫、恩来诸人的,买的时候我请他多买了几支,因此除了你们之外,请分一点给王主任(按:王稼祥)、罗迈(按:李维汉)、林伯渠、董必武、张浩诸人。”在报告中,冯雪峰告知中央,涂振农、马海德、斯诺等将启程赴陕,并携带鲁迅托送给中共中央8位领导人的8支金华火腿及他的本次报告等。

6月20日左右,中共中央从陕北密电冯雪峰,同意邀请斯诺到陕北访问。6月下旬,冯雪峰派出中共秘密党员董健吾以“牧师”身份和斯诺联系,并事先约定请斯诺住在西安禁烟委员会等候。7月初,董健吾把涂振农、斯诺、马海德等人送到陕北预定的地点,由党中央派出的接应人员陪斯诺于7月中旬安全到达延安。斯诺作为第一个访问红色中国的外国记者,在陕北苏区进行了为时半年的考察、采访。不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等历史巨著问世了。红色中国的真相公布于世,世界人民惊奇地发现:“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董健吾在与驻西安的我党人员进行交接后返回上海。然而由于局势骤然变化,准备先行进入苏区的涂振农没能及时进入陕北苏区,鲁迅托送的金华火腿也没能被带入。7月初,党中央收到冯雪峰的报告。7月6日,张闻天、周恩来给冯雪峰回信。他们对鲁迅和茅盾表示了关怀和敬意:“他们为抗日救国的努力,我们都很钦佩。希望你转达我们的敬意。”同时,张闻天、周恩来反对对鲁迅采取“关门主义”,对于鲁迅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对于你老师(按:鲁迅)的任何怀疑,我们都是不相信的,请他也不要为一些轻薄的议论,而发气。”

当冯雪峰得知中央没能收到鲁迅托送的8支金华火腿后,即将此情况告知了鲁迅。此后,冯雪峰再于10月11日派秘密交通员“老余”等人启程北上。10月22日,毛泽东又致信冯雪峰并转潘汉年说:“老余此次已带进来计21人。”而鲁迅再次托送的火腿,也同向往光明的人们一起被带进了陕北。

冯雪峰主持鲁迅葬礼

1936年5月,鲁迅病重,冯雪峰在百忙之中经常抽出时间去探望,有时还亲自陪侍。10月18日晚上,冯雪峰见到鲁迅病情沉重,与潘汉年研究,想请宋庆龄聘请更好的医生来诊治。但19日晨5时25分,鲁迅逝世。冯雪峰后来回忆说:“等我到鲁迅先生家里时,他已经断气三十多分钟了,我随即把这个情况报告了潘汉年,他报告了中央。”

鲁迅病逝后,党中央委托冯雪峰主持鲁迅的治丧工作,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主任。冯雪峰还特意把毛泽东的名字写进了鲁迅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在治丧委员会中,毛泽东是唯一一位没有见过鲁迅的人,这也是鲁迅和毛泽东的名字首次公开出现在一起。

10月19日,治丧委员会发出了讣告。在鲁迅的寓所,冯雪峰接见了新闻记者,将讣文发给上海各家报社的记者。翌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中共中央还要求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群众性的追悼鲁迅的活动,与根据地和红军中举行的追悼活动相配合,掀起全国悼念鲁迅和抗日救亡的热潮。

冯雪峰遵奉中共中央的指派,主持鲁迅的丧事,但他只能藏在周建人家里,同沈钧儒、许广平、周建人等商量办事,连出殡都不能参加。不管国民党反动派如何破坏与阻拦,鲁迅先生的葬礼还是十分隆重。10月23日,鲁迅出殡的翌日,冯雪峰独自来到鲁迅的墓前,向鲁迅先生告别。1937年一二月间,冯雪峰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在许多次的深夜长谈中,毛泽东一再关切地询问鲁迅逝世前后的情况,表示了对鲁迅的深切怀念之情,并对冯雪峰的工作予以肯定。此后,冯雪峰以研究鲁迅、宣传鲁迅为己任。

建国后,冯雪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文艺报》主编。1976年1月31日,冯雪峰死于肺癌,时年73岁。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