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禅城“大工匠思享会”(第四场)上,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南粤工匠”王冰分享她的“轴承情缘”。现场,她还寄语佛山每位产业工人都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凝聚起打造成为制造业“强市”的磅礴力量。穿过油腻的工程服,操作过沾满污垢的笨重机械,从常常割伤手指到可以自如地操作大型机械,王冰一步步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匠心之路。“人家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是爱一行干一行。别人看轴承好像铁疙瘩,我看它就像是艺术品”。

中华轴承额昂_cs205轴承 中华轴承网_中华轴承网

结缘轴承:向一线工人“偷师”

“小的时候想当兵,后来国家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理工科。”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一恢复,还是高一学生的王冰就立即报了名,将全部志愿填报了理工科,并如愿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就读她梦寐以求的机械工程专业。

1982年大学毕业,王冰被分配到洛阳轴承研究所工作,这是当时中国轴承行业唯一一所国家级研究所,也是她梦想启航的地方。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一种关键零部件,大到航天飞船,小到家用电器,都离不得它。刚到洛阳轴承研究所,王冰没有实操经验,对于轴承的认识仅限于书本。“当时没有数控设备,精巧的工件要靠人工制造。在工厂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就了解到,要做好科研,我必须先学会开动这些机器。”王冰说。

一开始,王冰到生产车间“偷窥”,后来主动申请到车间向一线工人学习。而不少和王冰同时进研究所的同龄女生,她们大都选择穿上白大褂坐进研究室研看资料,只有王冰天天待在乱糟糟的车间里。

从被铁屑割伤手指委屈地掉眼泪,到自如地摆弄笨重的机器,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她终于可以娴熟地操作车、磨、铣、刨、钳等各种专业设备。

而有了这段实践经历的加持,她在同龄人当中突围而出,参与到科研所的重大科技项目中去。当卫星升空,导弹发射时,王冰参与研制的专业轴承也承载着使命“上天”履职。

情系轴承:带领团队走出创新之路

1990年,王冰的职业生涯出现转折。

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她与丈夫南下进入中山市轴承总厂。“南下有众多选择,但就是不舍轴承这个情缘。因而选择了中山市轴承总厂。”从北方重工业地区到南方小城市,从研究所进了企业车间,王冰坦言,“感觉落差很大,自己研究的对象也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以前都是跟卫星、导弹、火箭发射这些课题打交道,做的轴承都是高精尖产品,而当时的中山轴承厂产品主要是农机配套的普通零件。”

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对轴承的热爱让她坚持了下来。作为曾经的兵器装备科研工作者,王冰利用她在国家级研究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从规范轴承制造工艺入手,制定实施了全套技术、工艺和质量管理文件。后来,她还主持“中小型密封低噪音电机轴承”技术攻关,用时一年多,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内径25~60毫米低噪声电机轴承制造技术难题,获得199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王冰所在的中山市轴承总厂改制为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王冰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成为技术带头人之一。“除了创新,我们别无选择。”企业转制初期,为求生存、谋发展,她带领企业技术团队走上创新之路。

组件式轴承是王冰团队首期研发产品。“那段时间就像着魔似的,每天会像布棋子、堆积木一样,把不同的零件放在电脑里,进行排列、组合,模拟、拆装。很快地,发现了这些零件相互之间的结构共性和组配规律。”王冰说。

王冰介绍,将成组技术引入开发体系,实现了销售、技术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产品精度也因此获得了大幅度提升。这些产品摇身一变成为60余种新型产品,而且顺利进入欧美市场,首年订单超过200万美元,为公司带来了希望。

深爱轴承:“牵手”一线工人创新

2003年,盈科轴承公司捕捉到一条重要信息:欧洲一家企业要研发一款全球最新的机型,不仅要求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还要求把主机由汽车轮胎大小缩小到电脑光盘那么大,承载不变。这个机型将用到高速运行的高端电梯中。

敏锐的王冰带领团队主动出击。“不能按传统的思路去设计轴承了,要轮子和轴承一同开发设计。”经过90天苦战、奋战,王冰带领团队成功改造原有设备,并完成了样机从构想到送样的全部工作。经过数月测试,盈科轴承公司提供的样机综合排名第一,成为那家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这并非个例,对于王冰和她的团队来说,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

2011年,公司里有了以王冰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从一直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到技艺精湛的工匠型技师、技工、高级工和一线车间工人,均网罗其中。“不同职务、岗位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探讨,不同思维的人可以互为补充。”王冰说。

在王冰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自主培养了多名高级技术人才,获得多项专利授权。而工作室也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她说,别人“干一行爱一行”,她是“爱一行干一行”,对待轴承,始终有着一份责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收获。”也正是这份责任,她被赞誉为广东省创新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中国轴承制造业的“铿锵玫瑰”。

当前,佛山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迈进,数百万产业工人是主力军。王冰认为,这对于每位活跃在制造业一线的产业工人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每位产业工人都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凝聚起打造成为制造业“强市”的磅礴力量。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